开展充电站规划

自2026年7月1日起,河内将正式禁止燃油摩托车在环城一号路内行驶。这项政策不仅影响到环城一号路内的居民,也会波及到需进城工作的外围居民。

充电站是电动车基础设施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河内市建设局投资财务处处长范长城表示,目前全市充电桩约有1000个,服务于公交车、汽车(包括私家车)、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面排查一环内及其沿线的停车场地,以便安装充电桩。同时,还将增加环城一号区域的停车位,以方便外来人停车、转换交通方式。

针对老旧公寓,也需要进行调研以评估居民需求,并在公共区域合理规划充电站布局,同时加强对私人充电站技术标准的监管。

leftcenterrightdel
V-green 在河内新建的充电站(图片来源:人民报)

推动电池技术研究

多位专家指出,除了发展充电站系统外,还应尽快出台统一的充电桩技术标准与规范,为企业投资建设提供方向。

越南国家标准、计量和质量委员会标准部主任阮文魁表示,由科学技术部部牵头制定的《电动车充电桩国家技术规范》(QCVN)草案已完成,并提交科学技术部长审议,拟于近期发布。该规范以目前被多国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 IEC 61851-1:2017为参考基础,还结合了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电动车的核心硬件是电池,“但目前仅通过国家技术规范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电池进行管理。因此,行内专家建议应参考国际标准,制定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国家电池技术规范。

与此同时,还需建立电池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框架,以及覆盖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监管体系,以确保安全、环保,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向绿色能源交通工具转型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势,各国都高度重视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专家指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对废旧电池材料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研究,提高材料的纯净度和可再利用性。同时,应建立电池废弃物管理体系,其中应明确生产商、进口商和消费者的责任,以确保电池的回收与处理过程安全可控。

(来源:人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