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扫盲运动到三次教育改革

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后,越南面临种种困难,“内忧外患”,经济枯竭,超过90%的人口不识字。因此,越南的紧迫任务就是 “消灭文盲”。因此,越南政府迅速发起扫盲运动,将学习国语字定为全民义务并免费实施,开创了以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为原则的新教育。

在1945—1954年抗战时期,教育以“学习为抗战”的方针真正成为一条阵线。1950年教育全面改革事业标志着重大转折,建立统一的新教育体系,将12年基础教育学制改为9年,朝着更加切合实际、富有科学精神和民族特色方向重新编写教材和课程。

在1954年至1975年阶段,党和国家将教育视为同革命事业紧密联系的重要阵线。1956年教育改革事业设立了10年基础教育学制,实施全面的教育计划,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教育网络扩展到乡份。

教育在此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是到1958年北方93.4%的12岁至50岁人已识字,基本扫除文盲,为提高民智,推动国家文化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数万名干部、知识分子、工程师、医生和教师成为北部建设事业和支援南方的重要力量。在南方的解放区,革命教育证明了其灵活性和持久性,建立了民主学校网络,培训了为抗战服务的干部,印刷和分发了数百万本教科书。

leftcenterrightdel
成功B小学举行庆祝国庆80周年的活动(图片来源:越通社)

国家统一后,1975年至1986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教育改革的第14号决议(1979年1月)被视为重要法律文件,正式启动第三次教育改革事业。该决议确立全国统一的12年基础教育学制,编写全国统一教材,并强调“学以致用”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生综合技术教育和就业指导。培养目标是培养智力、道德、体魄、审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在此阶段中,教育部门出色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国家教育体系统一,为巩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

在1986-2000年阶段,随着国家革新事业,教育部门努力克服危机,恢复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扩大规模,完善体制,加强社会化,实现教育多样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为越南教育继续实现更全面的革新事业奠定稳固基础。

建设全面、突破、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

进入21世纪,越南教育不断革新,目标是建设全面并随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

关于实现教育培训根本而全面革新的第29-NQ/TW号决议明确提出,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重视培养下一代,使越南成为英语和信息技术强国,为国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和一个长远发展方向。

党和国家在此阶段的指导文件和政策不仅肯定了“教育是国家头等国策”的观点,而且力争建立人文、现代、公平和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教育。

25年来,越南教育快速扩展,形成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逐步接近国际标准。

学前教育自2017年实现5岁普及;全国普及小学和初中,多地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至2020年约70%的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并获证书。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部分高校实行自主,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衔接,积极开展质量认证,多个项目达到区域和国际标准。

凭借贫困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扶持政策,教育公平性得到改善,弱势群体入学率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后,数字化转型进程得到推进,推动建设数字资源库、在线教学与现代化管理,为形成越南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在全球教育因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而深度重塑的背景下,2025年8月22日,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签发越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实现教育培训突破发展的第71-NQ/TW号决议。

该决议设定的目标包括到2030年,建设基础学校网络,满足各年龄段、各地区学生学习需求,80%的基础教育学校达到国家标准;实现3至5岁学前教育普及和九年义务教育;85%的适龄人口完成高中教育;教育指数对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贡献超过0.8,而教育不平等指数则低于10%。

100%的高等教育和80%的职业教育场所达国家标准,20%的教育场所达到亚洲先进水平;职工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为24%;至少8所高等教育场所跻身亚洲前200名,至少1所高等教育场所跻身世界前100名。

到2035年,全国普及高中教育;教育指数对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贡献超过0.85,至少2所高等教育场所跻身世界前100名。

到2045年,越南建设现代、公平和高质量的国民教育体系,位列世界前20名,至少5所高等教育场所跻身世界前100名。

80年来,这项关于实现教育培训突破发展的决议有望成为创造未来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科技人才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优势,带领越南坚定迈入新时代。

(来源: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