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专家:越南在国际网络安全领域展现主动与责任担当
2025/10/20, 21:40 (GMT+7)
越南将于10月25日至26日在河内主办《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又称《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体现了越南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主动作为和国际责任精神。此举不仅提升了越南的国际声誉和地位,还为构建全球法律框架、促进跨国信息共享与网络犯罪追踪作出切实贡献。
上述评价由英国剑桥大学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武越英在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时提出。
武越英表示,联合国选择河内作为签署仪式举办地,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越南努力和信誉的信任与认可。多年来,越南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保护个人数据以及同国际组织合作打击高科技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自2019年1月起生效的《网络安全法》正是越南致力于全球合作的有力证明。
    |
 |
英国剑桥大学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武越英。图自越通社 |
他强调,《河内公约》是继2001年《布达佩斯公约》之后,联合国首个关于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文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越南在此过程中成为连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桥梁,推动以平等、尊重主权、互利共赢为原则的对话。面对各国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的分歧,此次共识体现了越南在多边外交中的灵活与巧妙调解作用。
他认为,此次事件标志着越南在国际关系中的新地位,从参与者转变为国际规则与准则的积极贡献者。签署仪式在河内举行,不仅有助于宣传越南安全、友好、具备大型活动承办能力的国家形象,还为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创造机遇,同时也是落实 越共中央政治局发布关于推动科技、创新与国家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的第57号决议的具体举措。
武越英博士认为,网络犯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超越了国界和法律框架的限制。各国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被犯罪分子利用的漏洞。在过去二十年中,网络犯罪在案件数量和造成的损失程度上均大幅上升。许多传统犯罪形式已“迁移”至数字空间——从盗窃、诈骗到洗钱。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跨境支付工具(如匿名数字货币)的出现,洗钱行为不仅变得更加容易,还催生了多种新型犯罪形式,使犯罪数量与复杂程度双双上升。
武越英还指出,打击网络犯罪的斗争仍面临诸多挑战,因为科技发展过快,尤其是人工智能、深度伪造(deepfake)和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等工具的普及。此外,各国法律差异较大,国际合作仍受限制,这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提及越南网络犯罪防范方面,武越英建议越南应优先保护医疗、能源、金融、人口数据等关键基础设施,制定长期战略和明确法律框架,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高速变化,可参考英国《2022-2030年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
他同时认为,越南除了巩固国内法律外,越南还需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加强信息共享、联合调查,投资于人工智能(AI)与区块链取证等先进技术,以提升网络犯罪侦查能力。同时,应通过数字安全教育提升公众意识,帮助老年人、学生等易受害群体识别网络诈骗,在实施网络安全措施时保持安全与隐私的平衡。
武越英现为剑桥大学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与爱尔兰越南知识分子协会(VIS)成员,曾参与与FBI、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NCA)及荷兰警方的国际网络犯罪防控项目,并在美国区块链情报领军企业TRM Labs工作。(完)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