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时期保国的五大方略:“山河千秋稳如金”
第二篇:国家富强,社稷安稳
2025/09/11, 11:09 (GMT+7)
人民军队:越南国防战略明确指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以建设和发展国家,是国家民族的根本任务、经常性任务和最高利益。”
同时,强调建设富强国家,打造坚实的物质力量,为在新形势下坚决捍卫社会主义越南祖国提供保障。
回顾我国历史,几乎所有封建王朝都颁布过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开垦荒地,筑堤围海,开渠引水,发展水利等政策,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早在10世纪,丁朝颁行“寓兵于农”政策,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将军事与农业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与巩固国防同步进行。因此,国家能在和平时期迅速转入战时状态,以应对国家危机。
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过程中,我们民族多次经历“石马惊蹄”的战乱岁月,由此深刻领悟到“积谷防饥”的道理,即储备粮草,以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乱。
    |
 |
越南人民军的车炮方阵参加纪念八月革命胜利80周年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庆(2025年9月2日)的大阅兵(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
历史经验表明,国家经济稳定,国防力量增强,是提前从根本上预防侵略灾祸的保证。每当国势强盛,敌人不敢轻举妄动;而一旦国势衰弱,侵略之祸就会随之而来。前黎朝能够击退宋军,陈朝三次战胜蒙古元军,李朝、前黎朝(尤其是黎圣宗时期)得以长期享受太平盛世、疆域稳定,正是因为国家在各方面实现了全面繁荣强盛。
从祖先“寓兵于农”、“积谷防饥”的传统,到抗美救国战争时期的“锤头握枪”、“手握犁铧、手持钢枪”、“粮食不缺一斤,兵员不缺一人”等运动,在生产的同时战斗,这些都成为决定军队综合实力的重要物质动力,保障了战士有足够的体力、精神和意志力打赢对敌战争。
深刻领会祖先的军事思想艺术——“食足兵强”,即保障士兵吃得饱(食足)是强军(兵强)的先决条件。自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军不仅完成好战斗队、工作队的职责,而且还很好地履行劳动生产队的角色,积极参与抗战建国事业,为国家建设发展和国际融合作出了物质贡献。
在贯彻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与军队、战争与和平、人力与武器、建国与卫国的基本原理基础上,越南国防战略重申党的指导观点之一是:“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以建设和发展国家,是国家民族的根本任务、经常性任务和最高利益。” 同时,强调建设富强国家,打造坚实的物质力量,为坚决保卫社会主义越南祖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是一个辩证且有机的关系,一旦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战略任务,国家的建设与保卫事业都将从根本上动摇。
国家在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富强,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强战斗力军队的首要基础,使其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战胜一切来犯之敌,牢牢守护国家安全。让国家富裕起来,也是增强国防潜力与实力的方案,同时是从“国未危”时就开始实施治国安邦的基础,是“早谋远防”的治国方略。
八百多年前,上将、太师陈光凯(1241-1294)曾写下流芳百世的《奉驾还京师》诗,诗中有四句不朽之句:
“章阳夺敌矛,咸子擒敌酋
太平当努力,江山万古留。”
先贤的深意也正是对今天越南各代子孙的警醒:在驱逐敌寇、国家获得独立和平之后,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主观自满,而更应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安全、外交等各方面全面掌握主动。唯有如此,国家社稷方可稳固,正如陈仁宗所言:“江山千秋稳如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