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坚定的信念与强大的政治决心

胡志明主席,作为成功进行民族解放、社会阶级解放、人民解放的先锋者,是最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人。他始终铭记于心:为祖国争取独立、为人民争取自由与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一切、所渴望的一切;正如他在去世前两个月接受古巴《格拉玛报》女记者采访时所说:“我将我的一生献给我的民族。”1946年年初,他曾表达自己“最大的渴望,就是让我们的国家获得完全的独立,人民获得完全的自由,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人人都能上学”。在《遗嘱》中,他写下了“最后的愿望”:“全党、全民团结奋斗,建设一个和平、统一、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越南,并为世界革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胡志明主席是一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革命者,因为他具有坚定的政治本领和渴望求知、不断革新创造的智慧能力。他始终相信越南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环境。这种信念具有科学依据,因为他深刻领会并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越南的具体国情之中。他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种全世界各民族,包括越南民族在内,必然要走到的社会发展阶段。他坚信于越南民族的力量——一个拥有悠久爱国和革命传统的民族,一个有着愿意追随党、为民族独立、自由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人民的民族。即使在走向永恒的时刻,在《遗嘱》中,胡志明主席依然充满了对越南革命胜利和世界革命胜利的强烈信心。

leftcenterrightdel
资料图:1960年,劳动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胡志明主席在会议上致辞。

在当前阶段,全党、全民和全军都必须体现出胡志明主席所传承下来的信念、渴望与政治决心。只有将信念与渴望转化为现实,付出高度的政治决心,才能实现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的中等偏上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胡志明主席曾经的愿望是越南民族能够登上光荣的舞台,与世界五大强国并肩而立。那么,在未来几十年内,这一愿望是否能够实现?这一信念与渴望,必须转化为各级、各行业、各领域的革命行动。2025年,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为未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全党、全民和全军之间形成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高度共识;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民族的大团结,注重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有机结合。要集中一切资源,全力以赴完成最基本的任务: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任务;把党的建设和政治体系建设作为关键任务,其中“干部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将文化视为社会的基础;将国防、安全和对外工作视为重要而经常的任务。必须更加重视发展中的突破性解决方案:体制机制的突破,要打破瓶颈障碍,把体制瓶颈看作“瓶颈中的瓶颈”;建设和发展高素质人力资源;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渴望、没有信念,就不会有革新创造,也就只能停留在渴望和空想的层面,最终导致主观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说到就要做到,必须克服“多说少做、说得好做得差、只说不做、言行不一”的现象——这是胡志明主席早在《革命之路》(1927年)中就曾强调过的“革命者的品德”:“说了就要做”。正如他在1947年2月20日对清化省的士绅、知识分子和富豪代表们所说:“卷起袖子干吧!”今天,我国所需要的决心,正是胡志明主席在民族解放革命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决心的延续。那是1945年7月底,在病重之时,他对武元甲同志说的话:“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惜一切牺牲,即使烧光整个长山山脉,也必须坚决夺取独立!”那是统一南方、解放全民族的钢铁决心:“只要祖国上还有一个侵略者,我们就必须继续战斗,把他们彻底清除!”那是坚定不移的意志:“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坚/移山填大海/有志事必成。”如今,在近40年的革新事业中,我们更应下定决心,让越南民族走得更快、更稳,尽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克服与地区和世界先进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越南人民决不甘心在发展的赛道上落后于先进国家,坚决不,永远不会错过跨越落后鸿沟的机遇,特别是在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强大影响之时。

在新纪元运用胡志明关于革新创造渴望的思想,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就是重组政治体系的组织机构 

2017年10月25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第18-NQ/TW号决议,题为《关于继续革新、精简政治体系组织机构,提高其运作效力和效率的若干问题》。自此以来,这项工作虽已展开,但与实际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由此可见,这一主题仍然是一个热点问题。在探讨党的领导方式革新时,我们曾提及一种方式——通过颁布决议来领导。此说法虽正确,但尚不全面。如今应补充完整,即“党通过颁布决议并领导其胜利实施来进行领导”,才是完整准确的表述。

这一进程应从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状态开始,这正好与被动、消极、利益集团化和个人主义相对立。对政治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整顿,势必将导致部门合并、人员精简、领导岗位减少。这将直接影响到每个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地位和权力的减少乃至消失,将使得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人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觉悟是一个渐进过程。起初可能缺乏自觉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才逐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政治—社会组织的责任、权益和义务。这种觉悟,正如胡志明主席所指出的,是要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革命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一个从不自觉、不主动、不积极向自觉、主动、积极转变的过程。它也反映出对个人主义的制约——胡志明主席将个人主义视为一种极其有害的“病毒”,它会使人腐化堕落、走向毁灭。

在重新调整政治体系组织机构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是:速度要快,要紧迫,但必须确保高效能、高效力和高效率,做到“精、干、强”。我党所确立的目标包括:(1) 使机构精简、组织轻便,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发展更强;(2) 使整个政治体系的运作具有实效性和效能;(3) 使政治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职能明确、不重叠。必须快速推进、加快步伐,但同时也要谨慎合理,防止“欲速则不达”。从现实情况来看,自第18-NQ/TW号中央决议颁布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了七年多,不能再拖延。因此,必须“边行进,边整队”,对那些已经“成熟”的问题,不能再犹豫不决,包括省级行政单位合并、撤销区县一级行政组织、合并乡级单位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阶段性总结、全面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凡是合理、有效的要继续发扬,不合适的则继续补充、调整、完善。现实表明,每个国家都有适合本国国情的组织机构模型,并配套相应的编制数量。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拥有一个过于庞杂的机构,更不应有庞大的公务员、事业人员比例。谈及新纪元——民族崛起的纪元,我们必须努力将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真正实现胡志明主席“与五洲强国并肩”的夙愿和越南人民炽热的民族复兴梦想。实现快速而可持续发展,是现实生活的迫切命令,同时也是我们在新纪元中运用和创造性发展胡志明关于革新创造的思想的紧迫要求。

运用和创造性发展胡志明关于党建思想,以确保在新纪元革新创造事业的胜利

党的正确领导始终是决定越南革命一切胜利的首要因素。这一论断在党的90多年发展历程中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被充分验证。作为党的领袖,胡志明主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力求使党配得上人民的信任,引领整个民族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胡志明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关于党建的全部观点,是越南革命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新纪元依然是我党的理想旗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构成越南共产党思想基础和越南革命的行动指南。

为了确保在新纪元实现革新与创造的成功,党必须制定出科学而精准的民族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领导全党、全民、全军胜利实现该战略。这一点必将在我党即将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标志着新纪元——民族奋起腾飞的开启;这将是一届体现党的高度责任感、坚定政治立场、坚强政治决心和卓越智慧的大会,是紧密联系人民血肉关系、引领国家实现重大突破、在建设富强、民主、公正、文明国家道路上取得新胜利的大会。为实现这一目标,党必须做到清正廉洁、坚强有力。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在革命进程中,党始终面临各种阻力,甚至这些阻力就来自于党自身(例如“自我演变”、“自我转化”)。然而,凭借团结奋进的传统、坚定的政治本领和智慧,以及来自全国人民和全军的坚定支持,党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党的清正廉洁与强大,是运用和创造性发展胡志明思想、将其关于革新创造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先决条件。正如胡志明思想所强调的那样,若要将革新创造的发展愿景转化为现实,达到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从党自身开始。民族在新纪元中的革新与创造渴望,必须转化为所有党组织、每一名干部、党员、乃至全民、全军最积极的行动。

胡志明主席是时代的伟人。他总是引领时代、与时代同行,从不落后于时代及国内外重大事件。在民族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地看到国家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因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国家发展已经展现出良好的时机、态势与潜力,正迈向更快、更可持续的发展。或许,这正是胡志明主席一生事业所传达给我们的深刻通牒。值此全党、全军、全民隆重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35周年(1890年5月19日 - 2025年5月19日)之际,这一通牒显得尤为珍贵和有意义。(完)

麦光胜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