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长山部队既能提高战斗效率,又能把运输部队、武器、弹药和货物运输到战场。

1967年初,童士元带领一些干部调研战场。一到乂安一号兵站,童士元就要求召集会议,并建议兵站指挥员汇报几个问题:敌情、装设备情况、战斗组织、通路、通车保障、党政工作等。他仔细记录并反问每个问题。每天敌机袭击几次?什么时间袭击?当敌人袭击道路和桥梁时,工兵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复并克服弹坑?如何组织运输?汽车每晚行驶多少公里? 驾驶员精神如何?当敌人威胁时,如何应对?有没有人保护车辆队形吗?等等。

童士元同时指出,我军运输在敌机恶劣袭击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要有阵势,要有兵力,要有指挥设施,并严格指挥队形。解决这些问题属于司令部。我相信十天后,司令部将组织会议坚决讨论找出基本措施。

此后,童士元建议解散各线,成立在司令部直接指挥下的兵站,并增强机械运输。各兵站按照合成兵种单位模型组建,拥有后勤保障基地、交联、运输、医疗站、汽车修复站、仓库、工兵等保障力量,高射炮力量随时打敌。

原总技术局政治副主任黄英俊少将表示,凭借敏锐视野、创新思维,得到上级批准,从1967年雨季,559团已健全兵站系统组织,包括九个兵站。童士元指导部署阵势,重新划分各兵站的负责范围。据此,每个兵站负责100至130公里,确保每辆个夜一次车运输。

leftcenterrightdel
1970-1971旱季,童士元走访在长山路上执行任务的部队(资料图)

1968年8月,童士元指导559团机关和前方总后勤局配合举办大规模协同兵种“运输战役”演习。他亲身扮演兵站站长。演习延长一个月带来超出预计的结果,除了转移聚集在 559 团地点的 8220 多吨货物外,还制定了战役条令、指挥、战斗条令,形成在全线大规模协同兵种作战中党政工作。

提及此次演习,童士元在《穿越长山路》回忆中写道:演习确保我们主动、稳当开展入线战役,为胜利落实政治局和中央的新战略作出贡献。演习后,童士元指导各兵站组织突击运输。

回忆童士元的指导,原12号兵团政治副司令武处少将表示,1967年末到1968年初,我执行童士元司令的指示,抓紧完成各项工作:秘密、安全调整仓库系统,快速释放一系列车辆,完善库内路线,确保进出车辆不相交,开放车辆编队进出交通的道路系统,要求各连有自己的道路集结小队,道路要得到扩大、平坦,确保车速从15到20公里/小时。在主要重点设立兵站前方指挥所,为各兵种作战保卫运输队形建设防御阵地,努力运输,增加在顺利实践开车。

《559团历史》一书写道:1968年初,运输线上天气转旱季高峰。道路不再泥泞,河面干涸,地下道路可以使用,旁路开通,童士元司令决定开展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的、路线更深的第二阶段战役。战役中,由于敌机加强攻击,兵站车队到达目的地仅达30%至40%,司令指导32号兵站组织中转路线,重组运输队形,强队形跑长路,弱队形跑中转线,组织突击组突破长路,转回跑中转线。这一战术使车辆到达目的地比率达70%。该经验马上被运用于各兵站。因此1968年1月末,全部运输计划基本完成。

到1973年初,巴黎协定和万象协定得到签署,美空军停止攻击长山战略运输线,大队形的长路运输有望实现。因此,童士元建议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取消各兵站,成立兵种团、师,实现长路运输。

在美帝国实现“局部战争”战略,加强袭击战略支援线期间组建和发展兵站系统,证明童士元同志的军事眼光和主动性、敏锐性。该兵站系统既能保障战略运输,又能服务和参加国防部的战略作战计划,并具随时增援各战役方向。兵站系统在1968年戊申春季总进攻和崛起、1971年九号公路-南竂战役、阮慧战役、1972年治天战役等带来巨大效果。

战略长山路已被童士元司令和战友们发展成“八卦阵图”,总长达1.7万公里,包括沿着东长山和西长山的五个线路,21个横山线路与连接到战场的分支系统。接受任务初期,童士元只有750辆车的五个营,到1975年,仅算机械运输,长山司令部已有两个师拥有一万辆货车。童士元司令自信对胡志明战役指挥部宣布:“需要多少大米、弹药、石油、运兵车 都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