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海洋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岘港正面临诸多环境挑战,急需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路线图……

新空间与新挑战

作为中部中心城市的岘港,拥有绵长海岸线、细软沙滩、清澈海水与温和气候。与广南省合并后,该市拥有美溪、会安等曾被评选为亚洲乃至全球最美海滩的优质资源。

岘港还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物流与旅游业的战略优势,深水港体系的布局在全国沿海地区中独树一帜……

leftcenterrightdel
岘港具备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根据越共中央政治局第43-NQ/TW号决议,海洋经济、旅游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被确定为岘港2030战略与2045愿景的三大支柱。该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全国海洋经济中心”目标,致力于打造基于环境保护与社会保障的国际滨海城市典范。

然而,在“黄金优势”背后,岘港正面临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洋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等)等日益凸显的环境危机,严重威胁沿岸景观与生态系统。典型案例是2025年6月,Temple Resort岘港项目因向海滩区域排污被市政部门处罚,该事件对当地海洋旅游造成负面影响。这些存在的问题要求岘港必须采取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综合治理方案。

守护海洋方能永续发展

据岘港市农业与环境厅介绍,当前该市在重点发展海港、物流服务、滨海度假等优势产业的同时,特别强调污染防治、海岸带生态修复及“生态-智慧型”滨海城市模式的构建。

越南绿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GreenViet)主任陈友伟硕士表示:从海云岭南面至占婆岛、三海的扩展海域及其多样生态系统,急需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综合海岸带管理战略。跨区域海洋空间统一规划虽有助于控制污染、侵蚀与生物多样性丧失,但必须配套现代化环境监测体系与严格法律框架方能见效。

面对城市空间拓展与经济增速需求,陈友伟建议岘港应尽快实施“生态区域链”(海云岭-山茶半岛-占婆岛-三海)海洋空间与渔业资源开发保护一体化规划。规划需紧扣蓝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旅游、海岸防护与气候变化适应等支柱领域,更要与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及海洋保护目标深度对接,以维护越南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韧性。

同步推进的还有宣教工作。岘港需加强海洋价值传播,将生态保护融入“渔民祈福节”、“鲸鱼信仰”等本土文化活动,并将海洋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从课外实践到正规教学),从而培育公众环保意识。

为此,岘港可率先试点“”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模式,通过多措并举扩展生态保护空间,维持关键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为确保实效,需建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评估-监测常态化机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将海洋保护提升至战略优先地位,这关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核心诉求。

岘港师范大学副教授乔氏镜博士认为:环境事故不仅影响旅游企业,更可能动摇城市海洋旅游品牌。因此环境监管执法必须严格透明,既要发挥震慑作用,更要捍卫“宜居城市”美誉。建议尽快扩建自动化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实时预警系统,并运用GPS定位拍照等新技术拓宽公众监督渠道……

岘港正在将“生态-智慧-可持续滨海城市”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平衡经济增长与海洋生态保护,从而奠定长远海洋经济发展根基。(完)

(范辉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