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确立新的增长模式:以科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
2025/10/18, 16:59 (GMT+7)
人民军队:在全球进入科技、经济和环境翻天覆地转型的背景下,河内正在制定一项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增长模式:以科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三大支柱。
三大战略支柱:科学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张越勇表示,为了实现“三个愿景:文献—文明—现代”与“四大价值:先锋—绿色—聪明—可持续”的发展渴望,基于“首都思维,河内行动”的精神,在越共河内市第18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所提出的措施确定了以科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支柱的增长模式。这是推动首都实现突破性增长的基础,为首都发挥引导和辐射作用做出贡献,并有助于胜利落实越共十四大决议。
对于科学技术,河内承诺将市财政预算的4%以上用于科学技术投资,主要向高科技园区、R&D中心、智慧技术园进行投资。充分发挥和乐高科技园区的核心作用,目的是吸引至少50家在和乐的高科技企业、汇聚至少2个跨国集团的R&D中心以及每年签署不少于100项企业和院校之间的R&D协议,以形成一个区域级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研发集群。
该市制定目标,到2030年,加工制造业将占GRDP的25%,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14,0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创新是动力:河内主张为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形成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技试验沙盒机制,构建大—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连接模式。创新中心的成立、软件科技园模式的建设,以及“国家—科学—企业”三方协同合作机制的形成,正是这种突破性发展思维的生动体现。
    |
 |
越共河内市第18次代表大会场景(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
数字化转型是方法: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而是对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全面变革。河内正致力于建设4.0版数字政府,成立智能计算中心(AIDC),发展城市管理人工智能的平台,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目标是到2030年,数字经济将占GRDP的40%至50%,规模约为500亿至600亿美元——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河内市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
根据越共河内市第18次代表大会(2025—2030年)决议实施行动计划草案指明,发展科学技术与创新成为加快未来增长速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推动河内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关键动力轴——使首都从行政政治中心转型为全国一流的知识、科技与创新中心,在红河三角洲地区发挥引领作用,并向全国辐射。
坚定行动,追求可持续、人文与以人为本的发展
河内确立新增长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选择,更是以人民幸福为核心的思维转变,致力于实现绿色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教育医疗质量提升与社会保障完善的目标。
从河湖治理、垃圾分类,到种植树木、建设综合智慧城区等项目,一切是为了实现共同的愿景:打造宜居首都,拥有清新环境、智能服务、丰富文化与人文关怀的社会。
同时,河内明确自身在区域协同与国际融入中的“火车头”角色。“河内为全国,全国为河内”的思维,正在通过跨省项目、高科技走廊、卫星城市群及深化对外合作不断落实。
河内已制定明确、具体的实施路线图,从《首都法(2024版)》的完善,到市人大通过的专项决议;从GRDP指标与城市化率目标,到数字基础设施与可再生能源规划——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新一届河内市领导的高度政治决心与强大执行力。
在当今全球主要城市纷纷竞争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河内选择以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增长模式,不仅是一项战略举措,更体现出首都在新时代追求可持续发展、文明进步与引领未来的渴望。(完)
(范氏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