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曾在老挝英勇牺牲的战友接回祖国,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使命。对于我们——第二军区政治局烈士遗骸搜寻归集队的干部和队员来说,每一次在老挝的丛林翻山越岭,都是对那些将青春奉献给民族独立、自由和崇高国际主义事业的英烈们一次无言而深沉的致敬。

第二军区政治局烈士遗骸搜寻归集队成立于1994年6月17日,按照上级指派,负责对在老挝上寮地区6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波乔省、琅南塔省、丰沙里省、沙耶武里省)牺牲的越南志愿军和专家遗骸进行勘察、核实、搜寻和护送回国。崎岖的地形、恶劣的天气,加之烈士安葬信息日益稀少、地形地貌变迁,使队伍工作困难重重。但无论何时,受战友们的信任、烈士家属的期盼以及对祖国的神圣责任,始终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leftcenterrightdel
第二军区政治部烈士遗骸搜寻归集队在老挝波乔省执行任务(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我依然记得在琅南塔省Sing县Singchalon村那个闷热的早晨。村长宋西(Som Si)带领我们穿越茂密的森林,他说:“我对这里印象深刻,因为我父亲曾参与埋葬1968年南塔机场战役中牺牲的越南士兵。”在烈日下连续数日挖掘,汗水浸透了衣服,但对于队员们来说,每一锄、每一铲都寄托着找回民族忠烈儿女血肉的希望。终于,在一周后,当铁锹轻轻地触碰到塑料布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具烈士遗骸出现在我们面前,伴随的是越南军人的鞋底、纽扣和吊床……所有人都激动落泪了。国旗被队员们庄重地覆盖在装有烈士遗骸的背包上,宛如一个承诺:祖国来接你回家了!

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找到烈士灵光江遗骸时,在遗留的青霉素瓶中发现了一张写有姓名和籍贯的小纸条。全队人眼含泪水,有人当场哭出声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一位无名烈士终于被正名,一个多年翘首以盼的家庭终于迎回亲人。

每一具找到的烈士遗骸,都是记忆拼图的回归,给烈士亲属带来极大的慰藉。例如烈士何公仙的侄子何公力,经过一年多的联合排查和核实,2024年12月3日,单位在Sing县Locu村找到了烈士何公仙的遗骸,并于2025年1月11日将遗骸移交给当地和家属。又如富寿省烈士丁春兴之子丁越雄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接过父亲遗物时,也曾潸然泪下。

在老挝执行搜寻归集任务的过程中,队员们从未孤军奋战。老挝人民以深厚情谊和忠诚情感始终与我们同行。宋西不仅带路,还为队伍提供粮食补给,琅勃拉邦省Ngoy县劳工与社会福利厅副厅长通登不顾危险,与我们一同挖掘、搬运,给予全面的支持。越老特殊团结情谊在每一项具体行动中愈加牢固。

然而,这段征程从未轻松过。半个多世纪过去,山林变迁,墓地信息逐渐湮没。队伍常经过布满未爆弹区、崎岖险峻、车辆无法进入的地区,需要全天徒步行进。雨季常有塌方,旱季又缺乏生活用水。队员们常常在森林里连续露宿数日,以方便面充饥,以山泉水解渴,但从无一人退缩。在2024-2025旱季,队伍先后组织了26次搜寻和勘察任务,覆盖老挝上寮6省23县78村,投入劳动工时超2000天,挖掘土石达600立方米,搜寻归集烈士遗骸16具,其中两具有完整姓名和籍贯信息。这些看似微小的数字,蕴含着无数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

队伍不仅圆满完成政治任务,也为国防对外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每一次行动,胡伯伯部队的形象通过诸如义诊、维修学校、清理道路等实际行动深深地刻在老挝人民心中。由此,越老特殊友谊不断加深,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在每一次行军途中,第二军区政治局烈士遗骸搜寻归集队的干部和队员始终铭记在心:“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未回归祖国,我们就继续寻找!”这不仅是单纯的一项任务,更是当代一代人对先辈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每一位回到祖国、回到亲人怀抱的烈士,都是我们对前辈为越老两国人民和平独立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的深切缅怀和小小回报。(完)

作者:第二军区政治部烈士遗骸搜寻归集队副队长劬春强上校

(范辉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