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陶之土孕育出的艺术之美
越南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陶器制品,往往只是简单的陶土制成的日用器具,如陶锅、炉腿、大缸、水壶等,外形由手工塑形,再刻上一些简单纹样,之后放入火中烧制。由于当时烧制温度不高,因此陶器尚未达到坚硬致密的程度。
进入北属时期,尽管受到了中国陶瓷的较大影响,但越南人制作的陶器仍保留了自身的特色。许多制品仍延续着东山陶器的风格,即使借鉴了外来工艺,越南生产的陶器仍显得质朴素雅,独具风貌。大量出土于宁平、清化、乂安等地的陶瓷实物,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时期越南陶瓷的清晰印象。
从11世纪至15世纪初的李-陈朝代,是越南陶瓷发展的高峰。此时出现了褐釉、绿釉、玉釉、青花等多个陶瓷系列。然而不同于中国逐渐趋于精细、严选瓷土与釉料以制成瓷器,越南陶瓷仍以本地未经复杂处理的粗陶土为基础,保留了朴实的制作风格。
当时,一方面面向贵族、王室及中产阶层,制作了釉上彩绘的高档陶瓷;另一方面,也继续大量生产日常所用的素烧陶器,供应广大平民阶层。但与前代不同,陈朝时期的素陶选材更好,采用高温烧制,产品更为坚固,并呈现出独特的灰黑色调,被称为“缸器”(相当于“石器”)。
在15至18世纪的黎-莫时期,尽管中国瓷器工艺已臻成熟,越南陶瓷仍忠于其质朴本色。即便在诸如珠头古窑出土的青花瓷中,能见许多与元明瓷器相似之处,但越南瓷器整体风格仍明显更为质朴、粗犷。进入19世纪的阮朝时期,当中国瓷器已达巅峰,越南国内仍罕见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常见的瓷器大多是由越南王公贵族委托中国瓷窑烧制、再带回的“订制瓷”,如今收藏界称之为“订样瓷”或“订式瓷”。
越南境内首批瓷窑被记录是在19世纪末的广宁省芒街地区,由华人商人和陶瓷工匠创立。瓷器因其优越的质量,很快获得市场青睐。除广宁的万宁陶瓷外,20世纪上半叶南方亦有如南风(胡志明市)等瓷器产地,其产品质量接近中国瓷器,被称作“半瓷器”(即介于陶与瓷之间,尚未达全瓷标准)。
至1960年代末,随着在广宁与海阳(今属海防)地区发现多处高岭土矿,越南瓷器生产才真正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其中以“芒街瓷”“海阳瓷”两个品牌最为人们所熟知,广泛流通于市场。
唤起乡愁的纹饰——越南陶瓷中的家国情怀
与粗犷朴素的材质相伴,越南陶瓷制品几千年来的装饰纹样也展现出一种统一的审美格调。图案不追求繁复雕琢,主题亦不刻意高雅,但越南陶瓷始终秉持简约自然的风格,每当人们凝视这些作品,总能唤起一份难以言喻的深沉情感。一笔一划描绘出的荷花、菊花、竹丛、公鸡等图案,如同勾勒出童年的回忆、家乡的景象与祖国的印记。
在李-陈时期,越南陶瓷的主要装饰纹样为佛教文化中的莲花与缠枝菊图案。此外,还有大量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纹,如狩猎采集、划船、舞蹈、骑马、骑象等,生动展现了越南古代社会的风貌,这些常见于褐釉与青花陶瓷之上。
与中国陶瓷注重精致细腻不同,越南陶瓷的装饰纹样多为简单质朴之作。即便是黎朝的珠头青花瓷、莫朝陶器或阮朝的北庄陶器,也始终保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偶尔出现一些纹饰繁复的陶瓷,多为当时专为出口而制,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的越南陶瓷进入转型期。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外观更为美观,其中部分工艺精致的制品出自华人窑厂或匠人之手。而纯正越南本土陶瓷窑则始终忠于其传统本色,以质朴的风格延续千年不变。从花草树叶、公鸡啼鸣、东湖民间画,到日常生活图景,乃至民族英雄如郑王、征姊征娣的形象,皆可在陶瓷作品中深情展现,唤起人们对家园与祖国的热爱。
守护越南陶瓷的独特魅力
自1990年代末越南开放以来,国内陶瓷一度陷入低潮。来自中国、日本和欧洲的陶瓷制品在质量与价格方面具备优势,导致越南许多陶瓷村落被迫停产或减产。例如广义的珠武陶窑已关闭,边和陶瓷(同奈省)曾在2000年有300家经营单位,至新冠疫情后仅剩约40家。其他如河内的北庄、广宁的东朝与芒街、北江(今属北宁)的土河陶瓷等也受到严重冲击。
然而,随着古玩与陶瓷收藏文化的兴起,通过展览与文化活动的推广,许多越南陶瓷系列获得“重生”。它们以仿古陶瓷形式重新登场,延续旧日风采。在这一复兴运动中,北庄、边和、赖梂(平阳,今属胡志明市)、珠头(海阳,今属海防)、土河与占族陶瓷等窑口走在前列。各陶瓷厂商也积极开展产品宣传与品牌营销工作。
甚至在近两年,一些仿古陶瓷的产量已超出现代风格陶瓷。例如珠武、广德(富安,今属得乐)等曾濒临失传的陶瓷品类,开始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并逐步恢复生产,重现昔日风貌。
即便是当代越南陶瓷新品,也继承了诸多传统陶瓷在造型与装饰方面的精髓,因此极易与他国陶瓷相区分。如今,完全模仿国外样式的陶瓷产品在市场上已较为罕见。这不仅是越南陶瓷走向本土化与文化自信的体现,也在消费之外,成为民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越南陶瓷始终如同越南人民一般,朴素而深沉,不事张扬却温暖可亲。随着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成长,越南陶瓷正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不仅受到本国消费者喜爱,还远销海外,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成为向世界展示越南文化与人民形象的重要窗口。(完)
陶瓷收藏家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