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记者鸿海、青春、秋雄报道:在抗美救国斗争中,越南许多谍报员已深入敌人队伍,搜集信息服务于抗战。邓陈德少将是其中的一个人,但他工作位置非常特别——在敌人情报巢穴(伪军情报中央特委府)中秘密活动。
邓陈德(巴国)于1922年在河内出生,1949年5月入伍。

和平时期的邓陈德少将(资料图)

1945年在河内参加革命运动,先后任命清池乡临时革命人委会主席,清池县公安。1950年,执行上级的命令,他秘密深入敌人队伍,为我军抗法战争提供有关敌人富有价值的信息。

1954年《日内瓦协定》得到签署后,执行组织的指示,邓陈德跟随敌人进入西贡。开始的时候,他当一名会计。此后,凭借敏锐的政治眼光,他渐渐地接近并被政治研究所(吴亭艳政府特务机构)所长陈金线看上了。巴国成为陈金线“忠诚助理”之一,有机会接近了伪军情报机构的许多重要材料。

邓陈德已利用伪军政府的矛盾和疏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搜集更多重要信息。诸如1968年戊戌总进攻和崛起后,邓陈德获取了有关溪生阵线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奠边府”以及美国正盘算从越南战争沦陷摆脱出来等信息。其中提到如果没有在军事方面的摆脱,美国将进行政变,将当前军事政权替换为民事政权,旨在“与越共商讨”。

邓陈德少将(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掌握到此情况,邓陈德巧妙地将这个消息送到国防总长兼伪军中央情报特委委员长灵光圆。听取巴国的“献计”,灵光圆命令成立了情况室,搜管有关情报安全的所有消息。巴国得到重用,被调到情况室工作。在此他有更顺利的条件连接阮文绍政权的对立分子,接近和获取特委府的重要情报消息。

在情况室工作,巴国已接近了阮文饶少校。巴国讲,每天上午7点半,阮文饶上班,9点半去喝咖啡,10点半回到办公室解决工作。周六上午他会见美国顾问Tom Barret,周六下午到下周一休息。

有一天上午近9点半,巴国拿一个档案到阮文饶办公室。到门前他停了下来不肯进去,知道巴国的意思,阮文饶问:“你可能跟黎廉先生有私事,你坐在我的办公桌吧,我去喝点咖啡”。

听到这番话,巴国坐下来,等阮文饶走了一会,他才打开书柜并发现名为“在北越的间谍网”(Stay behind in North Vietnam)档案。这就是巴国期望已久的目标。

估计阮文饶去喝咖啡约一个小时,手里没有照相机,三国只好抄写,边抄边看手表,计算时间到就将档案放置柜里。巴国讲:“从那天起,每一次看到阮文饶书柜开锁,我就等到他去喝咖啡时将档案拿来。每一次他都给我让座。大约半个月,我抄完了敌军插在北方35个间谍组的35件档案”。

在抄写档案过程,唯有一次巴国正站在阮文饶书柜旁边时,打字秘书阮氏丽进入,但她毫无疑惑,因曾多次看见巴国坐在阮文饶工作桌。因此她可能认为巴国站在书柜旁是不足为奇的。35件档案都被送到根据地。敌军的35个间谍组都被抓捕。

越得到重用,巴国越有条件接触高层人物。搜集到的消息也更丰富,不仅是安全领域,而且还有军事计划以及美军的战争阴谋。此外,巴国还及时向我军密报伪军警察搜捕计划,为保障我军干部安全和破坏敌军内部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在敌人队伍秘密活动的24年间,巴国已搜集许多重要消息,在任何条件下,他一向坚定不移革命意志,弘扬共产者的崇高品德,出色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在邓陈德改变身份搞情报期间,他家属已受尽了亏折和牺牲。为了保密他的真正身份,有的人已遭伪政府抓捕、酷刑和打压;在北方的妻儿也遭受不好的舆论,但仍默默承受下去,让他安心工作。

邓陈德除除传奇般的情报事业外,他还以“有两个妻子的情报将军”故事而遐迩闻名。1954年,还在河内搞革命时,巴国被河内公安长官武亭理疑惑,但因巴国与河内第一郡郡长谭伊有密切关系,所以武亭理没有命令抓捕他。武亭理立下关于疑惑巴国为越盟公安的档案,吩咐下级监视。当组织指示他南进继续情报活动时,疑惑为越盟档案还没有得到取消,如果单独一个人南进,巴国很容易被暴露身份。另一方面,谭伊夫妇有意将侄女嫁给他并一起南进。组织已要求巴国从顺谭伊的安排,彻底取消“越盟档案”,巩固“封套”,为日后长期艰苦的革命道路做好准备。

巴国将这个任务对妻子讲后,面对革命事业的要求,妻子范氏清已默默同意了,让巴国娶妻。当时范氏清仅对他提出两个要求,即巴国要将耳环(她婚礼的礼物)送给后妻,在档案上要明记后妻是继配。当时巴国和范氏清已有了两个孩子。

巴国“跟随敌人南进”后,他的妻儿遭到邻居轻蔑。无依无靠的妻儿只好带着“背叛者的妻儿”这个丑闻远离家乡,过着孤寡、委屈的日子。

一直到1975年全国统一后,巴国回老家才知道妻儿几十年要承受的亏折。他对妻子激动地讲:“你是一个英雄”。

1978116日,邓陈德被国家主席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2004年他过世了。(未完待续)
第一期:丁氏云——威武不能屈女英
第二期:四钢-二忠:完美的一
第三期:范玉草——独一无二的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