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缺粮年代

1945年,由于殖民者和法西斯政权的残酷政策,加之农业落后、产量低下,导致越南发生严重饥荒,超过两百万同胞饿死。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后,保障人民温饱、救助灾民成为越南农业的首要任务。

在长达三十年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越南农业不仅成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持续为前线供应粮食,圆满完成艰巨的双重使命。1975年国家统一后,经济发展继续面临战争遗留的严重后果以及外部封锁、禁运带来的巨大挑战。根据财政部统计总局的数据,1976至1980年,全国水稻年均产量仅为1300至1400万吨。尤其在1978年,水稻产量骤降至979万吨,创历史最低纪录,迫使越南每年需进口近160万吨大米以缓解粮食短缺。

对许多越南人而言,1970至1980年代那段以木薯、红薯混合米饭的日子,至今仍是刻骨铭心的回忆。“那时候,每一粒米、一颗玉米、一块红薯,不仅凝结着农民的汗水与泪水,更是他们的生命和生存的希望。”原维福省三阳县金龙镇党委副书记、镇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友军同志如此回忆道。

革新带来的转折

1986年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农业是首要战线”。大会后,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拉开革新大幕。其中,1988年4月5日,政治局颁布的第10号决议成为关键转折点——将土地分配给各户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并赋予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自主经营权。这一政策不仅真正把生产权交还给农民,还激发了强大的农业发展动力,成为革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益于此,越南水稻产量快速增长,从1987年的1510万吨提高至2000年的3255万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11月,越南首次出口大米,仅两个月便出口170万吨,相当于340万吨稻谷,标志着越南农业特别是稻米行业踏上崭新征程。越南也从一个长期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成功转型为粮食出口国。

leftcenterrightdel
附图(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前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博士邓金山指出:“越南从一个每年需进口数百万吨粮食的国家,发展为粮食出口国,这是一个真正的奇迹。而今,农业、农民、农村依然是我们抵御各种挑战的重要支柱。”

科技引领,融入世界的渴望

科学技术应用的革命以及体制改革,为越南农业,特别是水稻种植领域带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个依靠经验、手工劳动、受制于自然条件的传统农业体系,越南稻米产业如今正朝着现代化、可持续、高附加值的方向加速迈进。

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NN-MT)报告,截至2025年,全国已研究选育并投入生产超过1,600个优质水稻新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强抗逆等特点。全国水稻平均产量已提升至每公顷6.7至7.2吨,为越南稳居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之列提供了坚实基础。越南大米不仅数量增加,品质也显著提升,诸如ST24、ST25等特优品种入选世界最佳大米排行榜,广受国际认可。

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亦是越南农业突破的重要标志。据农业与环境部数据,到2025年,耕作环节的机械化率将超过97%,收割环节达70%以上。现代机械设备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人力投入、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经济效益并降低收获损失。同时,先进技术广泛推广,如水稻强化栽培系统(SRI)、综合病虫害管理(IPM)、VietGAP与GlobalGAP标准生产模式及有机农业模式,推动形成清洁、安全、环保的高质量稻田。高科技农业不仅聚焦生产,更建立起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闭环生态体系。

农业与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副教授、博士阮杜英俊指出:“科技与体制的结合,是推动越南农业突围的关键力量,不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使农业产品顺利融入全球供应链,提升质量和品牌价值。”

基于这一基础,越南正朝着生态农业、现代农村和文明农民的目标迈进,落实越共中央第十届七中全会《关于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决议》。该决议明确推进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力资源培训的全面政策。以党的政策为指引,全国新农村建设国家目标计划极大改善了超过70%乡村地区的面貌。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6,070个乡达标新农村标准,超过1,200个乡达到先进及典范标准。

特别是“一乡一品”(OCOP)计划已催生逾8,400个特色产品,其中65%获得3星以上评级,多个产品已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等高端市场。新型合作社与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帮助农民按照价值链模式深度整合。原越南农业学院院长、人民教师、教授、博士陈德园评价道:“近年来有关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政策,体现出从‘种粮农民’到‘市场主导型农民’的思维跃升。这也是催生智慧农民、数字农民队伍的重要契机。”

稳固农产品强国地位

据农业与环境部统计,自2010年至今,越南每年出口大米维持在600万至700万吨。2023年,大米出口量接近830万吨,出口总值达47.8亿美元。2025年前6个月,农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亮点,农林水产品出口额达3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贸易顺差达98.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今年农业部门力争实现历史最高出口目标——700亿美元,仅大米出口即达490万吨,创汇25.4亿美元。

目前,越南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腰果出口国;大米和咖啡出口位居世界第二;水果出口居第三;水产品出口居第四。许多主力农产品已成功打入欧美、日本、韩国等高端市场。不仅如此,越南正积极转型为高质量农产品输出国,如ST25香米、精品咖啡、有机虾、深加工水果等产品正快速崛起。阮杜英俊博士指出:“越南不仅在出口产品,更在输出绿色价值、可持续价值和可追溯源头的责任价值,融入全球责任体系。”

尽管如此,越南农业仍面临不小挑战,如气候变化、青年劳动力短缺、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对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的严格要求等。农业界深知,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是唯一出路。越南已颁布《2021-2030年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展望至2050年)》,目标是构建生态、循环、智能农业体系,保持年均2.5%-3%的增长率,到2030年农林水产品出口额达到600-700亿美元,70%产品可追溯来源,50%的乡村实现新农村示范标准。

越共中央委员、国会副主席、前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黎明欢曾强调:“越南农业不仅是粮食的故事,更是文化、生态和人文价值的体现。”越南农业的发展奇迹,是由农民的汗水、科学家的智慧及整个政治体系的共同努力所书写。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越南农业将继续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柱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