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程项目日益复杂,技术要求愈加严格,同时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命题。我们需要不断变革,以主动融入世界潮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项目
自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国家进入革新时期,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政治社会稳定,对外关系和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许多国际和地区金融组织以及多个国家纷纷支持越南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我们已对从谅山到金瓯的1号国道全线进行改造升级;胡志明公路从高平的北坡出发,延伸至金瓯的土地尽头,现已全线贯通。多条省际公路也获得投资并得到升级改造。
在众多已完工的交通项目中,有一些工程被视为在创新、技术突破和建筑科技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还蕴含人文价值,激发了全民的自豪感。
    |
 |
白斋桥(广宁)是单索面斜拉桥的典范工程(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
首先要提的是美顺桥。对于每一位湄公河三角洲的居民来说,2000年5月21日,美顺桥正式通车的那一天难以忘怀。该桥横跨前江,连接前江省(今同塔省)与永隆省。几千年来,当地居民都靠船只或轮渡艰难地渡江,经常要在烈日下等候数小时。美顺桥通车后,这一切成为历史。通车当天,前往观礼的群众把桥两端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人们之所以如此激动,不仅是因为一个千年梦想得以实现,更因为美顺桥是越南首座采用双索面设计、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其优美的建筑造型更增添了前江的壮丽景观。
另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是海云山隧道,穿越海云岭,连接承天顺化省(今顺化市)和岘港市。该工程于2000年8月27日正式动工,并于2005年6月5日由时任政府总理潘文凯主持通车仪式。海云隧道全长6,280米,是东南亚最长的公路隧道,取代了险峻多弯的海云岭盘山路,成为因车流量不断增长而扩大交通规模的环保方案。第一期的海云1号隧道为单管双向通行,旁边另建一条35米远的小型逃生隧道。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2015年海云1号隧道开始出现饱和迹象,2016年,交通运输部(今建设部)批准了由德峨集团负责升级海云1号隧道并建设与其平行的海云2号隧道。2021年1月11日,海云2号隧道正式投入使用,形成双管独立双向通行的隧道系统。
白斋桥是目前全球跨度最长的单索面斜拉桥,连接广宁省的白斋与下龙,跨越芒街的鲁克湾(Cửa Lục)。该桥于2006年12月2日正式通车投入使用。其对技术和美学的要求极高,桥梁设计不仅让人能一览下龙湾的自然遗产风光,还提升了遗产本身的文化价值。
峤山隧道连接富安省(今达乐省)与庆和省,是一项全面创新的标志性工程,从技术设备、材料、管理机制、政策制度、投资及运营模式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该隧道是越南第二长的穿山隧道(长4,125米),仅次于海云隧道。项目完全由越南人以公私合营(PPP)模式投资建设,于2012年动工,2017年8月21日竣工通车。峤山隧道是越南首个采用双管设计的穿山隧道,允许车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双向独立通行。该项目满足了最严格的建筑质量与交通安全标准。自2017年投入运营以来,数百万辆车安全通过该隧道,未发生任何事故。
通过该项目,越南掌握了奥地利的新奥法隧道施工技术(NATM),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使施工效率提高了30%以上。从此,隧道施工不再是外国专属的技术领域。如今,越南人已能自主设计、施工和运营超30公里的高速公路隧道,并确保绝对安全。
队伍的壮大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为国家带来巨大价值的工程项目,更在于交通行业已建立起一支日益成熟和壮大的专业队伍。1990年至2010年期间建设的众多交通工程大多留下了外国专家的印记。国际友人向越南引入了最新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及最先进的材料。越南人的价值体现在谦虚、认真学习,我们很快便掌握了设计、技术和施工能力。
在美顺桥完工后不久,我们就成功自设计、自施工建设了两索面斜拉桥——梅渺桥。江河大桥是由法国人设计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跨度达120米,采用悬臂浇筑法建造,因其结构方案和建筑美感而广受专业界赞誉。随后,越南工程师开始独立设计,并亲手建设了许多采用悬臂施工法的混凝土桥梁,这些桥梁在技术和美学上都达到较高水平,典型如河内的永垂桥。
    |
 |
海云隧道的引道与隧道部分连接顺化市与岘港市(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
凭借对越南智慧的强烈信念和党的开放政策,越南人已能够担任业主、组织管理并成功实施如峤山隧道等现代化的穿山隧道工程,这为越南公路隧道建设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在完成了首条符合标准、连接胡志明市与中良的约40公里高速公路后,我们已成功设计并施工近3,000公里高速公路。尽管工程多穿越丘陵、软土地区或技术物资困难区域,我们仍掌握了相应技术并成功应对各种挑战。
除了国家投资的项目外,不可不提的是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如北江-谅山、中良-美顺、下龙-云屯、云屯-芒街、芽庄-甘林、甘林-永好等。这些PPP项目充分发挥了合作模式的优势,推动了本国私营企业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迅速成长与崛起。
面临的挑战
交通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到2030年完成5,000公里高速公路的目标。高速公路是一种特别级别的交通工程,每个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因此设计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勘测工作,使每条线路都成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工程。
对于穿越高山、地质复杂区域的高速公路项目,必须“遇山开隧道”,而不是简单“削山开路”;“遇谷架桥”,而非填埋水源或阻断水流。我们应优先采用现代、环保的技术或工程方案,这种“不粗暴干预自然”的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在越南南部地区,由于地下软土层厚,地基处理时间长,因此在部分路段选择建设高架桥也应列入考虑。虽然高架桥的初期投资成本较高,但从整体效益来看,它更具多方面优势。
另一个挑战是南北高速铁路项目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此外还有龙城国际机场等大型机场项目,以及多个国际港口与沿海港口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无疑是创新能力的挑战,也是越南人继续发挥智慧和抱负的机会,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从而为城市、工业区、服务业、旅游业的扩展以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真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激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平台,为全国各地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