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43年《越南文化提纲》(简称“提纲”)中所记载的内容。80年后重读该提纲,许多内容的价值仍保持不变。

80年前,我党的《越南文化提纲》在一个特殊历史情境下诞生:日本入侵印度支那,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国家进入起义前时期。1945年3月,法日政府的残酷剥削和经济枯竭导致200万人死亡。

党领导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人民民主的目标,至今仍是肩负着使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之使命的唯一力量。在开展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同时,我党还十分重视文化战线。《提纲》第一部分第三节指出:“文化战线是共产党人必须在其中活动的三个战线(经济、政治和文化)之一”。同时,在以救国为第一目标时,党还表明这是挽救民族文化之路:“越南民族文化将由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获得解放,摆脱束缚,并赶上世界新民主主义文化”。

《越南文化提纲》在那个动荡的历史情景下诞生,其最直接、最崇高的目的是为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其明确指出:只有拯救民族,才能拯救民族文化。这是《提纲》的重要、基本和首要的内容。其在民族化、大众化和科学化三个原则中排名第一。

在1940年代初人民的困境中,民族的知识阶层也走投无路。通过民族化方针和救国文化协会的成立,几乎全国绝大多数的科学和艺术知识分子都走向革命并参加革命。

《越南文化提纲》在民族文化、文学更新的基础得以建立时诞生,但取得的成果仍仅限于上层、上表面,不触及深处。通过大众化方针,《提纲》继续深挖大众基础的使命,使文化进入群众,带群众逐步向上,朝着从低到高的文化吸收和创造目标迈进。

leftcenterrightdel
1961年11月25日,在河内梅役文工地区,胡志明主席与中央舞台艺术学校的学生进行交谈(资料图片)

80年后, 伴随着20世纪历史的风云激荡,越南从一个奴隶国家,在法国和日本的两层锁链下呻吟,站起来进行伟大的八月革命,继续进行各场抗战,进而统一祖国,并朝着社会主义新方向发展,实现与人类的大融合。现在,回顾1943年的《越南文化提纲》,当然我们会看到《提纲》在对民族文化历史和世界现代文化趋势的认识和评价上的一些不足。但是,尽管历史性的种种不足,时隔80年至今,仍然可以肯定《提纲》的价值。就是,从1943年,在尚未掌握政权的时候,我党就十分关注文化战线。而在关注文化时,党也初步把握了文化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影响的辩证法。《提纲》的开头部分就指出:“不是只要进行政治革命,而且还要进行文化革命。只有能领导文化运动,党才能影响舆论,党的宣传工作才有效” 。

之所以文化的积极作用在未来得到了肯定,是因为文化对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非常重要;这一内容在《提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建党13年,于1943年诞生的这份提纲已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即为两年后发动的革命做出准备。

但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 正如《提纲》内容所说:“文化包括思想、学术、艺术”。现在,我们有数百种文化定义。在1943年的时候,从思想、学术、艺术三个方面来认识文化当然还不够宽泛;但其能够为建立一个整体提供线索,那就是对知识分子和知识界在科学和艺术两个基本领域的活动的覆盖。

无论文化概念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贯穿《提纲》的重点和思路仍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三项运动原则”。即:民族化(反对一切奴役和殖民影响,使越南文化独立发展);大众化(反对一切使文化背离群众或远离群众的主张和行动);科学化(反对使文化非科学、反进步的因素)”。民族化是放在首位的原则。基于该原则,群众的接收,首先是知识阶层,为他们作为公民和知识分子、科学家、艺术家两种身份发挥导向意义。在这两种身份中,知识分子只能选择一条道路——走向革命和参加革命以救国的道路。大众化是一个对文化、精神生活,特别是文学艺术有着深远影响的原则。正由于大众化原则的结果,1945年后,民族文化艺术迅速转型,早就有新面貌、新语调,甚至有新的诗法。科学化原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民族历史文化和文化现状的结果。由此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80年前的1943年《提纲》提出的三项原则显然是对历史关键时刻出现的迫切需要作出正确、及时的回答。由于其具备呼唤、聚集和带领所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能力,《提纲》已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成功做出重要贡献。

同《提纲》一起诞生的还有救国文化协会——一个属于由党领导的越盟阵线内的并能够聚集知识分子的革命组织。从救国文化协会,在革命成功之后就召开了救国文化代表大会和全国文化会议。特别的是胡志明主席对文化战线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关注,其体现在他老人家在1946年 11月24日在河内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化会议上的讲话中:“文化照亮民族前进的道路”。从此,仅仅三个多星期后,1946年12月19日,全国抗战在胡志明主席的响亮号召下爆发。(完)

(金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