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赛义德指出,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东南亚仍是最具可信赖的宏观经济支柱。预计2025年东盟GDP将达4.4万亿美元,并有望在2030年突破6万亿美元,反映出该地区稳健的消费水平、良好的政策纪律与强劲的区域内贸易活动。

因此,东盟被视为新的投资中心。山·赛义德认为,这一趋势源于东盟经济活力已具系统性特征,而非周期性波动。2023年东盟吸引外资达2300亿美元,净值首次超过中国。

东盟同时也是“下一代全球化”的核心地带,在该地区,制造业复原力、数字化进程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相互融合。推动东盟投资吸引力的四大因素包括:人口红利、数字融合、宏观稳定性以及地缘政治中立性。这些优势共同促使东盟成为21世纪的投资中心。

leftcenterrightdel
(图片来源:越通社)

谈及越南,山·赛义德表示,越南的核心优势首先在于其强劲的外资吸引力。越南在全球生产转移调查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印度和墨西哥。同时,越南通过多个自由贸易协定(FTA)广泛参与全球市场,其中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及《越欧自由贸易协定》(EVFTA)。此外,越南保持良好的宏观财政纪律并拥有年轻劳动力结构,劳动参与率超过68%,为持续增长提供了长期“跑道”。

然而,为实现最优竞争力,越南仍需改进部分领域,如简化行政程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司法现代化及提升气候韧性等。

针对越南经济的优势,山·赛义德预测,2025年越南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9%至6.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外部需求依然疲软。预计出口额将达3900亿至4000亿美元,而公共投资支出占GDP比重超过7.2%,继续为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提供支撑。

然而,山·赛义德认为,越南要在2026—203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需从四大支柱推动生产率复苏:

第一,电力产能需在2030年达到125—130吉瓦(GW),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40%。这要求每年在电力与电网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00—120亿美元。

第二,提高物流效率。越南当前物流成本约为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的两倍,到2030年应通过多式联运和港口自动化,应通过多式联运和港口自动化,在2030年降至11—12%之间, 从而每年可为GDP额外贡献1.2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将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从目前占GDP的13%提升至2030年的25%。

第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越南超过5000万劳动力需每年新增至少150万人次参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英语培训,以支撑产业升级。

山·赛义德强调,若越南同步推进上述支持因素,2030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可在9.5%至10.2%。越南正以信誉、能力和政策透明度为基础从低成本装配型经济向高价值创新型经济转型。他认为,越南实现两位数增长并非奢望,投资者信心正是这一预测的坚实基础。越南正日益展现其蓬勃的经济活力,他对越南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来源: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