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讲师戴维·格鲁内瓦尔德(David Grunewald)回忆2024年11月赴越南为越通社记者、编辑授课人工智能课程时表示,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已有80年历史的新闻机构仍保持着少见的活力。

戴维·格鲁内瓦尔德强调,越通社的优势在于不断创新,把数字平台视为机遇而非挑战。“许多传媒集团将YouTube视为威胁,而越通社却利用它进行新闻传播,并开设TikTok、Instagram、Facebook和YouTube频道,这是一种先进的思路。”

leftcenterrightdel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讲师戴维·格鲁内瓦尔德。图自越通社

《态度》(l’Attitude)杂志总编辑阿兰·热拉尔(Alain Gerard)对越通社的规模及国际网络给予好评。凭借遍布国内外60多个常驻机构,越通社不仅提供国内信息,还构建广泛的国际新闻网络。“这既让越南接收全球信息,也使世界更好地了解越南。”

曾多次来到越南,阿兰·热拉尔对越通社记者团队的转变印象深刻:“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开放,渴望通过制作优质新闻作品证明自己。”

阿兰·托马斯认为,在全球媒体竞争激烈、信息无国界的时代,国家通讯社的作用更加突出。他强调:“越通社不仅是权威信息来源,还在新闻战场上维护国家利益、形象与主权。”

与越通社驻欧盟和北约记者共事的日本记者谷口永代(Nagayo Taniguchi)称赞越通社记者在全球新闻趋于自动化的背景下仍保持耐心和主动精神。“在新闻内容全球化与标准化的背景下,越南记者依然投入时间与心血打造有深度的专题报道。这是一种坚持,是对现代传媒同质化的顽强抗争,很值得欣赏。”

在国际友人眼中,越通社兼具多重价值,如年轻、创新;国际桥梁;国家重要信息来源;同时坚守新闻传统等。人们的敬佩不仅来自发展战略与技术,更源自精神,而越通社拥有巨大的改革决心、社会责任与对五洲友人的开放。越通社不仅是一家新闻机构,更是传统与现代、本色与融入、新闻与人文相结合的生动见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