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省提出目标:动员并强力集中各类资源,发展同步、现代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优先推进重点交通项目以及具有强大辐射力的跨区域连接路线,以为吸引投资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通过同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突破

近年来,宁平省的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战略交通线路得到投资和扩建,加强了省中心与各县、各区域、旅游景点以及主要国道干线之间的连接。东西干道(第一阶段)、东部南北高速公路高保—梅山段和梅山—45号国道路段;477号省道的改造升级;连接12B国道与21B国道的线路、沿海公路以及跨省交通轴线的同步完善……都有效缩短了通行时间,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区域商务往来。

leftcenterrightdel
跨带河立交桥工程是宁平省沿海公路建设项目(第一阶段)中的重点项目。

与此同时,行政区划调整后,宁平省逐渐崛起为北部地区的新工业中心,拥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如福山、庆富、宁福、嘉远、三蝶、安口、和舍、保明、荣东纺织、同文一号扩展区、同文三号、同文四号等。凭借同步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及透明的优惠投资政策,该地区正强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发展生产与经营。在前九个月,全省新增267个项目,其中包括197个国内项目(注册资金46,7400亿越盾)和70个外资项目(9.24亿美元)。

旅游基础设施依然是宁平省突出的优势。全省目前约有70个旅游区、景点;其中多个景区按照国家级标准进行投资,如长安、三祝。截至2025年7月1日,宁平省预计将拥有约1,500家住宿设施、近 20,000间客房;74家旅行企业和近40,000名旅游从业人员。多项国家和国际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巩固了宁平省在世界旅游版图上的品牌地位。

将“基础设施先行一步”的目标具体落实

紧扣中央各项决议,宁平省省委常务委员会主动细化交通、城市、工业以及生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该省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一步”的理念,确保从省级到基层实现统一、系统、贯通的实施。资金来源包括地方财政、中央资金以及各类经济成分的社会化资源,尤其是公私合作伙伴(PPP)模式。

目前,多项关键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如宁平—海防高速公路;同文三号辅助工业区(位于桥谢—宁平高速公路东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项目、同文五号工业园一期、同文六号工业园等,这些项目在推动宁平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跨戴河立交桥、南定—勒郡—宁柯沿海公路、宁柯经济区连接线路以及高保—梅山路段等工程也正在同步实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省域发展轴线,加强区域联动,提升整体竞争力。

宁平省还规划建设机场、深水港、高速铁路、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区域和跨区域交通网络。预计到2030年,全省将有至少32个工业园投入运营,入驻率达到70%;2030—2040年将发展44至60个工业园;2040—2050年将增加到60至80个工业园,形成新的增长极,并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同时,该省注重现代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保护和遗产价值传承相结合。

宁平省委书记、中央委员邓春峰强调,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间密切相关,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与遗产保护和社会保障工作相结合。

对于基础设施发展领域,邓春峰指出,未来五年将重点推进:国际机场建设;深水港和沿海经济区建设;工业园开发;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机场必须尽快明确选址、规模和投资方式,纳入总体规划,争取在2027年建成。工业园方面,未来两年内必须形成两个高科技工业园,吸引大型集团及创新型投资者入驻。

在城市发展方面,宁平省力争在2029年前完成各项指标,以便在2030年申请成为直属中央直辖市,建设“千年遗产之城”。为推动上述任务实施,邓春峰要求省政府加快完成规划工作,确保与国家规划一致,并充分挖掘省内发展优势。

凭借高度的政治决心、战略视野和系统性方法,宁平省正逐步将“基础设施先行一步”的目标具体化,为快速且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各项重点工程的落成,新的发展空间将不断打开,区域联动将进一步加强,投资吸引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将同步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