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中央总书记、中央防治腐败、浪费和消极现象指导委员会主任苏林主持会议。

会议通报,自第28次会议以来,各级党委和纪检机构已对13个党组织及190名党员作出纪律处分。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及中央检查委员会对8名由政治局和书记处管理的高级干部进行纪律处分,使2025年初以来受处分的中央管理干部总数达19人。

leftcenterrightdel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主持召开中央防治腐败、浪费和消极现象指导委员会常务会议(图片来源:越通社)

在项目清理方面,政府和政府总理对2991个进度缓慢、存在浪费风险的项目进行审查分类,将其归纳为7类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重点推进由常务委会交办的11个重点项目的困难和障碍。政府监察总署同步对563个存在困难、延误或低效风险的工程项目完成审查与督查。

预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防治腐败、浪费和消极现象的措施与地方政府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中央检查委员会创新监督方式,推动监督执纪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防范违规行为。各部委和地方通过科技应用与数字化转型,提升行政效率,强化对腐败和浪费现象的源头治理。

针对下一阶段工作,常务委员会要求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集中力量查处社会关注的重大腐败、浪费案件,力争在2025年底和越共十四大前完成22起案件的调查、起诉和审判工作,并办结6起案件的查证处理。特别是要严肃查处干部与企业勾结、借企业外衣从事犯罪活动的案件,切实体现“查办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同时,全面加强全国矿产资源管理、许可与开采监管,纠正违法行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益。

常务委员会强调,要全力推进积压项目和风险工程的整改,确保2025年内完成常务委会交办的11个项目处置并投入使用,尽快形成对563个困难项目的监察结论与整改方案,加速盘活机构调整后闲置的办公楼、房屋与土地资源,坚决遏制资产流失和浪费。

会议指出,要强化权力监督,将防治腐败与建设廉洁高效的两级地方政府相结合,重点加强基层监督,及时回应群众反映,公开公正处理涉及企业和群众事务中的违规问题。

常务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健全源头预防机制,弥补制度漏洞,完善法治体系,增强透明度和问责力度,深化科技应用与廉政教育,重点监督土地、矿产、能源、公共财政、国有资产及重大工程等敏感领域。

此外,会议要求总结越共十三大任期内的反腐倡廉工作与相关案件查办经验,并将“西原地区综合医院滥用职权案”正式纳入中央指导委员会的跟踪督导范围。

(来源: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