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我军对各重点地区的战略进攻迫使法国殖民者不得不分散兵力应对,初步打破纳瓦拉计划中集中兵力的阴谋。为了挽救战场局势,法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增援大量兵力和战争费用,企图在18个月内消灭我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控制越南领土和全部印度支那。
1953年11月20日,法国发起攻占奠边府的行动,逐步将这里建设成为坚固的集团据点群。他们认为,这是一座“无法攻克的巨型堡垒”,武元甲大将“不敢应战”,因为越盟军队从未攻击过如此大规模的集团据点群,如果攻击奠边府,将走上自杀之路。
战役指挥部,尤其是武元甲大将面临的问题不是不敢进攻敌人强大的地方,而是如何进攻以摧毁如此强大的据点群?因为,如果不能打败敌人的集团据点群防御形式,就不能为抗战发展打开有利局面。
选择奠边府为决定性的战略战场,实质上就是我军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选定在敌人强大的地方,体现了1953-1954年阶段我军作战艺术的新发展,即由“避强攻弱”方向转为直击敌人要害而漏洞多的地方,由以小规模的运动战和攻坚战为主转为大规模的阵地攻坚战。
|
|
武元甲大将和战役指挥部成员开会讨论1954年奠边府战役作战计划(资料图片) |
1953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下决心:“消灭奠边府集团据点群,创造战争的新转折点”。1954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总司令武元甲大将被任命为奠边府战役指挥长兼奠边府阵线党委书记。
凭借在自学、研究、训练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越南民族保家卫国的抗敌经验、世界军事历史和杰出的军事才能,武元甲大将深深地认识到中央政治局和胡志明主席对他所赋予的巨大荣誉与责任。
1954年1月12日,在奠边省巡教县,武元甲大将听取了战役参谋长黄文泰同志的汇报。阵线党委和全体一致同意战役方针为“速战速决”。中国顾问韦国清也肯定:如不争取敌军立足未稳之时早打,今后敌军增兵,加固工事,会增加困难,可能贻误战机。显然,尽管作为战役指挥长兼阵线党委书记,但大多数人持有不同的意见,这让大将必须考虑。他想起胡志明主席在他上前线之前所嘱咐的话:“这场战斗非常重要,一定要打胜仗。有胜利的把握才打,没有把握就不要打”。
按照“速战速决”方针,战役作战时间预计为三夜两天,于1954年1月20日发起攻击。但随着敌军防御的加强,经过多日的监视,武元甲大将发现敌军已不再是暂时的防御状态,而是变成了一个坚固的集团据点群;我军的炮兵是战役的主要火力,却无法按时拉进阵地,若“速战速决”就不能保证胜利。
另一方面,我们的战役准备工作还遇到许多困难,如:我军部队没有打据点群的经验;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而我军部队没有经过演练;我军部队从来只习惯于夜间作战和在易隐蔽地形作战,并没有白天在宽阔、平坦、空旷的地形上进攻的经验;现在要与火力上占据优势的法军连续作战两天三夜,势必造成人员伤亡,难以完成任务。
凭借一名军事天才的眼光,通过纳瓦拉计划和印度支那战场上的实践,特别是在奠边府战场的敌人,评估和预测法军的作战阴谋、方式和手段,武元甲大将并没有低估法军在这个据点群的实力,一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击败敌人在奠边府据点群的防御形式,才能决定抗法战争的胜利。
经过多日思考,武元甲大将认为:为了确保战役取得完全胜利,必须暂时停止射击,撤出大炮,为按照“稳扎稳打”的新作战方针进行战斗做好准备。然而,改变作战方针将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因为我军部队已经做好了速战的准备,步兵已部署队形,大部分炮兵已进入战场,现在却撤出去,这使部队的思想容易混乱。
再说,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从头开始,雨季到来时物资供应和运输等困难将会增加。但不能由于战役延长造成的困难和障碍,而选择没有胜利把握的作战方式。
根据武元甲大将的建议,经过多个小时的讨论,本着团结一致、高度负责的精神,阵线党委同意改变作战方针,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心,充分贯彻中央关于稳打必胜的指导思想。
武元甲大将总结道:按照“速战速决”方针实施战斗一定会失败,决定转为“稳扎稳打”方针。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充满了敏锐、勇敢、果敢、果断、胆识和英明的个人军事眼光,体现了带兵人对战役胜利和官兵骨血的高度责任感;是保证奠边府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本着“稳扎稳打”方针,我军已调整力量和阵容,使奠边府据点群的敌人陷入孤立的境地,切断空中支援,围困整个奠边府据点群和法军各抵抗中心,消灭每个部分,进而击败全部敌军。这一方针彰显了人民战争艺术、使用力量的艺术、避强攻弱艺术的卓越性;稳扎稳打,没有把握就不打。
在我党和胡志明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武元甲大将成为一位传奇将军、军事天才,为抵抗法国殖民者和抗美救国战争做出丰功伟绩,诸如:1968年戊申春季总进攻和起义、1972年河内—空中奠边府大捷、1975年春季大捷,谱写了越南民族的光辉历史篇章。
武元甲大将是国内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人民战争路线的领先专家,是具有杰出操略之才的军事指挥家,是人民战争艺术、军事艺术的大师。
武元甲大将的军事天才是我军一代又一代官兵学习、有效运用、满足新形势下保卫祖国任务要求的极其宝贵的榜样和遗产。(完)
越共中央委员、国防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陈越科上将
(金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