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政府总理发布决定,成立中央阵地供给理事会,其任务是指导中央和地方各级部委行业调集人力、物力,为战场提供后勤保障。

发挥后勤保障中的综合力量

按照原来的作战方针,保证奠边府战役预计物资需要为434吨弹药、7730吨大米、465吨干粮、数百吨食盐等。但改用“稳打稳扎”方针后,战役所需子弹总数增加近3.5倍,大米增加近2倍。仅就粮食而言,这场战役每天需要使用约90吨才能确保山罗以西的部队生活,同时在奠边府地区,我军每天要消耗大米50吨。每天要向战场运送这么多粮食,需要3000多名一线民工。另一方面,供给必须在距离后方600公里的战场,险阻山路,机械运输道路破损,水路不利,气候恶劣,居民稀少,经济贫困落后等艰难条件下进行。与此同时,敌军集中猛攻要道,阻止我军为奠边府战场支援。

因此,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各级阵地供给理事会与国家经济、金融机构,为奠边府战役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人力、物力。由供给阵地委员会进行规模空前的人民支援前线运动以动员了临时被敌军占领的地区和四北区、越北、西北等自由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后方线由中央阵地供给理事会和越北联区、3联区、4联区的阵地供给理事会以及在后方供给总局负责。前方线由西北联区阵地供给理事会和前方供给总局负责。

leftcenterrightdel

资料图片:民工力量向奠边府战场运输粮食。

各级阵地供给理事会和后勤保障力量出动群众26万多人、2万多辆自行车、1.7万多头驮马、11800多艘船只、628辆汽车,为服务战役运输物资、武器弹药。保障物资总量达2万吨。在各级阵地供给理事会的贡献下,后勤工作已圆满完成了任务,确保为奠边府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聚焦就地资源

奠边府战役发生在远离战略后方的地区。另一方面,奠边府地区森林多、山川溪流多、交通不发达、气候恶劣。加之敌人经常袭击交通要道,后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因此,组织现场后勤保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为后方集中处理现场后勤无法处理的问题创造条件。

阵地供给理事会了西北各民族同胞的大量民工、车辆和粮食良品。在动员组织全民为战役参加后勤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阵地供给理事会已将现场后勤保障能力与中央后勤紧密结合,营造综合力量,主动及时给战场提供足够的粮食和武器装备。莱州省人民就为此次战役贡献了2666吨大米、226吨肉类、210吨蔬菜、348匹驮马;山罗省人民已提供3600多吨大米、130吨猪肉、数十吨水牛和牛肉,动员了超过100万个工作日和许多驴、驮马、船、筑路材料和抗灾物资,在河流和溪流上架起桥梁。

创造性地发展了阵地供给理事会为奠边府战役的组织形式,在抗美救国的过程中,越南组织了很多类似的模式,从而动员挥动为各战役、各战场,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及时确保抗战胜利。这些独特、创造的模式仍然有其价值,需要符合实际情况应用和发展。(完)

(范氏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