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当地发展进入新阶段,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前景。

姑苏特区由原姑苏县下辖的三个乡、镇合并成立,陆地面积53.68平方公里,由74个大小岛屿组成,人口近7000人,海上边界线与中国接壤近192公里,渔场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这里拥有发展海岛旅游的潜力,在祖国东北部海域具有重要的国防安全战略地位。

在2020-2025年期间,姑苏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为商贸和服务业占65%,工业和建筑业占20%,农业占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业已成为特区的支柱产业,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同步发展,目前全区有约300家旅游住宿设施。

leftcenterrightdel
岛上的日落(图片来源:越通社)

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绿色旅游发展。洪海村"钻石姑苏"民宿业主阮鸿创一家经营旅游近20年,目前拥有18间民宿,旅游旺季入住率达100%,并使用环保材料,向游客宣传保护绿色岛屿。

姑苏实施海上养殖方案,在保护资源、创造可持续就业的同时结合发展旅游。特区党委书记黎玉欣表示,今后姑苏将重点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文化旅游,鼓励循环经济、清洁能源、高科技海洋养殖、海洋物流;科学规划海洋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将重点投资码头、内河港口、环岛公路、直升机机场、水上飞机停泊点、连接清棱岛与大姑苏岛的跨海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海洋养殖基础设施。

5年来,姑苏共接待游客约120万人次,是上一阶段的1.5倍;旅游收入约3000亿越盾,是2015-2020年阶段的1.8倍。

姑苏特区文化社会事务处处长阮海灵表示,今后姑苏将大力打造四季旅游生态系统,丰富旅游产品:春夏季发展森林-海洋生态旅游,秋季发展康养及海上体育旅游,冬季发展休闲度假和海洋文化体验;全年举办旅游活动,开发不受天气影响的封闭空间,如海洋生态博物馆、海洋文化体验中心、视觉艺术空间。

姑苏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岛屿,更是胆识、革命历史和向海图强的象征。发展旅游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是对胡志明主席寄予厚望的这片土地的致敬,彰显一个可持续、科技应用、环境友好的特区典范。

(来源: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