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胡志明主席生平在自己革命生涯中编篡了多篇十分重要的历史文件。《革命之路》是其中之一。胡志明主席于1927年编写的《革命之路》一书对越南革命事业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问世近90年后,上述作品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成为了我党和民族十分宝贵的文化思想遗产。越南政府总理于201210月决定将《革命之旅》作品列入国家宝物名单。值越南《八月革命》与九·二国庆节70周年之际,《人民军队报》谨向读者推出阮清秀副教授、博士题为《革命之路》——在文化思想方面跨时代的作品》的系列文章。

《革命之路》一书原版的封面(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第一期:跨时代的文化视野

据了解,胡志明主席在一次探访中央阮爱国学校(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的前身)时曾嘱咐本校干部师生:学以致用,学以做人,学以当干部;学以奉献给团体、阶级、人民、祖国与人类;想要达到目的,要做到勤、俭、廉、正,至公无私(《胡志明全集》,国家政治出版社,2004年,第五部,第684页)。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人类教育事业提出四大理念: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以共处,学以做人。越南国家教授职位名称理事会秘书长陈文茸教授认为,胡志明主席的上述思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述教育各大理念大同小异。陈教授已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信,建议该组织公认胡志明主席是上述各大教育理念的创立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建议表示了谢意。

笔者认为,早于1927年编写的《革命之路》作品中、尤其是在题为革命人的资格开头文段中,胡志明主席已提出了关于人教育理念的充分且具体的观点,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提出的关于教育理念四大支柱的理念提得更早、更具体、更充足。

《革命之路》一书中提出了15大问题。其中,《革命人的资格》这一文段被排在最前面,甚至被排在为何要写该书这一解释说明的前面。由此可见,胡志明主席格外重视人资格的问题,将其视为革命成败存亡的决定性因素。《革命之路》作品的基本思想就是为越南革命事业指明方向,其中对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深刻且全面的理念。《革命之路》作品以其内容的真理性和形式的说服力成为了革命道德建设的第一本经典作品,直到现在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一名干部的工作中,胡志明主席提出了三种基本关系(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团体工作)的23个为人处事的原则。其中,对于自己的14个原则是勤俭;和而不私;坚决修改自己错误;谨慎而不小胆;善问;忍耐辛勤;善于研究、考虑和反思;为公忘私;不追求虚名,不骄傲自满;言行一致;严守主义;牺牲;不贪求物质;保密。

对于他人的原则有:对人宽容;对团体保持严肃;助人为乐;善于对他人评价。对于团体工作的原则有:再三考虑情况;果断;勇敢;服从团体等。

由此可见,胡志明主席早已通过对自己、对他人、对团体工作等上述原则,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21世纪现代教育的四大理念进行具体化。比喻说,阮爱国领袖就是革命人由三大支柱组成的人格屋子的总工程师。那个人格屋子经历了多少风雨仍非常坚固。

阮爱国领袖对教育事业、尤其是人格教育提出了全面观点。作者将《革命人的资格》这一文段排在作品最前面,意思是:搞革命是千难万难而非常伟大的工作。革命成功与否最大程度上取决于革命人因素,而革命人最重要的品德就是革命道德资格,有资格就有能力吸收革命理论,从此才能实施革命。

《革命之路》一书与当今时代文化哲学关于文化视野、尤其是文化人形象视野的观点是大同小异的。文化哲学高度重视因素,将其视为文化主体;阮爱国领袖也最先提及对于自己14个原则。文化哲学高度重视学以致知、简朴生活、真诚、融入世界、集体分享;《革命之路》的作者也对革命人提出类似的要求:善问;忍耐辛勤;善于研究,反思考虑;勤俭;和而不私;坚决修改自己错误;果断;勇敢;为公忘私;对人宽容,对团体保持严肃;助人为乐等。文化哲学面向每个人在融入时代里要有本领,保持本色;阮爱国领袖则要求革命人严守主义。越南坚持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越南已经、正在和必将坚持走那个道路,牢牢维护社会主义,因为其就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当前,研究胡志明人文主义已成为学界研究胡志明主席的热潮。胡志明人文主义的核心精神就是重视与爱护人类,这些精神在1927年编写的《革命之路》早已被提及:对每个人宽容助人为乐等。胡志明人文主义、胡志明思想、胡志明主席的最大愿望等,归根到底一直是国家独立和自由,祖国统一,人民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