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与日常工作

Carly一天的工作从6时开始,并于18时结束。但是最近,工作时间因7岁的Mit小孩患了天生唐氏综合症而有所延长。Mit经常发生不可控制的行为。疗养中心有许多妈妈,不过Mit仅粘着Carly妈妈不放。在Carly妈妈的照顾下,Mit变得尤为听话,乖顺。因此,Carly不回家,日日夜夜守护着Mit,为Mit进行体温测量,在体温检查后,Carly松了一口气说:“Mit已经退烧”。趁着Mit入睡后,Carly走到小云的床边。看见Carly,小云天真地笑一笑。小云也很爱慕Carly,因为Carly经常给小云按摩。小云患上了大脑性麻痹症,手脚不能动,只能通过唇语及眼光来表达对Carly的感情。

leftcenterrightdel
Carly Placek与瑞安乡老人及残疾儿童疗养中心的儿童(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Carly 抱着小云,为她换纸尿裤。有些时候,纸尿裤用完,Carly 就拿着自己的钱去买。Carly 甚至还用自己的钱为孩子们买玩具和新衣服,时而申请中心的领导人带着小孩们到外边透透风。作为一名志愿者,没有工资,但Carly依然乐意接受日常的工作,如喂小孩、洗衣服、更换纸尿裤等。这还不算什么,中心的大部分儿童都患上了唐氏综合症、大脑性麻痹症及抑郁症,很多时候,小孩们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对疗养的 妈妈动手动脚。

Mít已退烧,也是Carly妈妈生病的时候。小Mít和小云仍然等待、观望着,不时问及Carly妈妈的病情。对小孩的关爱是Carly生活的重心,没有工资,语言上遇到了许多障碍,一个陌生的国度给她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不过,对Carly来讲,收获最大的是小孩们的心灵已刻上了Carly妈妈一位外国母亲的身影。

为儿童的幸福而努力

周六凌晨,巴维下起了细雨,Carly病后仍然有所疲劳,但她已驾驶一辆旧摩托车,越过40公里路到福寿乡教英语。每个周末,她都用两天的时间来教英语,赚取一些钱来付清生活中的费用,如租房、吃喝、车油费等。每年,她用两个月的时间回美国,与亲朋好友及家庭团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她又疲于打工,为了回越南继续自己的志愿活动。

许多来到中心参观的游客看见这位外国妈妈,感到有些好奇,有人不懂而说到:“外国人有很多钱,去做慈善也是平常之事”。在听说关于Carly的介绍后,游客们为她感到钦佩。其实,Carly没有太多的钱,她只凭丰富的劳动力及无疆的爱心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上。Carly辞去了在美国的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到越南为残疾儿童奉献爱心。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事。

听取了Carly的心事,我们了解到,小时候,Carly就随着母亲做了许多慈善工作,母亲的大爱已经在女儿的心中绽放。小时候,邻居家有个换唐氏综合症的小孩,Carly经常和这位小孩玩耍,深知疾病对不幸儿童的影响。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到越南接受慈善工作。

一直远离家乡,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越南残疾儿童,忘却了自己个人的幸福。去年,因隔离两地,他与男朋友最后说了分手。然而,每当提到Carly时,那位男生对她的印象依然植根在他脑海里。Carly则吐露心事:“最幸福的时光是和中心的残疾儿童相处的时间”。

让我们觉得意外的是,Carly想认Mit为养女,将Mit回到美国接受治疗。经过长时间与Mit相处,Carly发现,其实Mit很聪明,会模仿各位妈妈的行为,有望治愈一部分的脑部功能。因此他愿意接受Mit为自己的养女,带她回美国治病。

希望是如此,但Carly遇到了很多障碍,因为Mit家庭条件很特别。Mit的母亲知道她患唐氏综合症后,放弃了她,而她父亲取了别人后,将她送到中心。Mit的奶奶因疼爱之心,时常来到中心看望她。知道Carly想认Mit为养女,并带她回美国治病,奶奶知道这件事对孙女是一件好事,但她仍然依依不舍。目前,Carly正在等待Mit家庭成员的同意。她说,接受Mit为养女的事未办妥,她就不回美国。

去年,Carly的母亲来到越南,看望女儿。当初,她劝女儿回美国,先圆了个人幸福之梦再说。但是,当见证了残疾儿童的情况后,她反而支持女儿继续在越南的工作。Carly就像一面镜子,人人照镜时都会深思,对残疾儿童更加爱护。生活百态,然而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一直永驻心间。

4月底的某一天,在准备上飞机回到越南时,Carly在自己的脸谱上写道:“回家”。瑞安乡老人及残疾儿童疗养中心经理杜德鸿先生给我们看那字行,让我们深深的感动涌上心头。(完)

(范辉琼/译)